如何对待宝宝提早发育的音乐听力
如何对待宝宝提早发育的音乐听力,宝宝出生以后,最先发育听力而后发育语言能力。因此训练宝宝的听力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要如何对待宝宝提早发育的音乐听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对待宝宝提早发育的音乐听力1
3岁男孩丹尼,学习唱歌和在雅马哈键盘上学习弹奏音阶,是他在幼儿园里的另外两种玩耍方式。
但在戈登·肖(一位头发灰白卷曲、十分乐观的粒子物理学家)看来,丹尼的功课具有更大的意义:这有助于证明人的大脑有一种固有的神经语言——种可以通过音乐来增长的语言,一种可以促进儿童大脑发育的语言。
幼儿园的这种音乐体验有一种奇妙迂回的构想:几年前,肖听过一次关于神经信息是如何在大脑里传递的演讲。这使他想起了一些物理学问题,激起他创立一种大脑皮层如何把各种脉动组织成各种型式的理论。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他那十多页的数学作图简直理解不了,“翻译”成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大脑中的各个神经细胞具有一定的自然触发型式,这些触发型式所起的作用就像是内部的神经语言。这些触发型式可以被测绘出来,也可以通过学习和体验来加以改变。
正当肖和他的同事们正在对这个模型进行研究时,他们遇到了一位计算机音乐奇才,这位奇才给他的数学方程建立了“声音”和“面孔”。在计算机监视器上,这些触发型式看上去像一些色彩明亮的条纹,而且其几何图形在连续不断地移动和变化,外表有点儿像莫扎特。
因为这些图形是随时间在空间里改变的,所以肖屏住呼吸来倾听莫扎特会不会刺激人的时空推理——潜藏在我们内心里旋转和控制空间物体的'那种能力之后的一种大脑功能。
肖和他的同事们为这种直觉设计了一项由三部分组成的试验。他们召集了36名大学生,作为试验的第一部分,给他们演奏10分钟莫扎特的《D大调钢琴奏鸣曲,K448))。此后对他们的时空推理进行智商测试。这项测试的一道典型试题是,想像着把纸折成特定的样式,然后一边折一边进行剪和刻。
此后让学生在心里把这张纸展开,并预见那些“雪花”样的几何图形是否与剪出和刻出的那些缺口和孔眼相一致。试验的第二部分,肖又组织了同一批学生,给他们播放了10分钟的催眠放松磁带,然后给他们做另外的时空推理智商测试,方法差不多但问题不一样。
试验的最后一部分,他让学生们静静地坐上10分钟,然后做时空推理智商测试。试验结果在世界各地媒体上都登在了头条的位置:听莫扎特音乐的学生,时空推理智商分平均增高8-9分!但是这种暂时成果仅过了和乐章长短差不多的时间,就很快衰退了。
肖意识到,大脑发育的研究已表明,人的某些能力,例如掌握语法,是有从幼儿开始的关键期的。他还从强化教育实验室的研究中了解到,任何动物都必须参与强化的生长发育活动才能使脑皮质受到刺激,仅仅观看活动是不起作用的。
最后,肖了解到莫扎特是在4岁时开始作曲的,于是猜测这位小神童是依靠他固有的神经触发型式成才的,他的大脑里有一种生来就有的生物电语言,从而在这么幼小的年龄便能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音乐作品。
利用这些观点,再加上大学生们短期智商分增高的实验证据,肖策划出另一项经验性设计:教会学龄前儿童唱歌和键盘弹奏,然后进行测试,看看这类体验会不会短期或长期增强孩子们的时空推理能力。
肖的同事雷施尔是一位心理学博士,他本身就是学龄前进行过音乐训练的成果。他们二人在一家古典音乐广播电台上呼吁人们加入幼儿园志愿者行列。请来了好几所幼儿园的校长,最后他们二人把参加的幼儿园削减到3所,一所是3岁丹尼入学的那所,另一所是中产阶层社区的,第三所是低收入社区的。
在1993至1994这个学年期间,由两位专业的钢琴教师和一位声乐指导每天到这三所幼儿园去指导。22名年龄为3岁~4岁半的孩子接受键盘乐器训练和合唱课,而对照组的50名年龄相同的孩子将参加音乐以外的其他幼儿园活动(这类活动的内容两组一样)。
肖和雷施尔针对各项活动对孩子们进行了测试,考核的活动包括拼图以及智商测验项目。他们发现,参加音乐训练的孩子在时空推理方面明显优于他们的同学(没参加音乐课的)。
在本计划结束后的几天他们又测试了同样的这些孩子,结果发现时空推理智商分的提高在进行音乐训练的孩子中会长期持续下去(记忆研究人员所定义的“长期”是指超过一天)。
戈登·肖对“莫扎特效应”的其他应用有如下打算:他想了解一下幼儿园开计算机课会不会和音乐课一样能提高孩子们的智商。于1996年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三个组分别教唱歌、乐器或计算机技能,只有那些参加钢琴键盘训练的孩子在时空推理方面有所提高。
其次,肖通过在学前班和一年级开设音乐课(而不是在幼儿园开设)验证了关键期概念。他想了解,在5岁和6岁时是否仍会发生时空推理能力的永久性飞跃,或者说这种飞跃是否只是幼年大脑所独有的,而在幼儿园之后这种飞跃是否像成年人一样只是一种瞬间即逝的东西。
最后他还想知道,莫扎特是否也得益于国际象棋。
此时,我们该为那些试图为子女选择学龄前强化教育课程的父母们说些什么呢?肖说:“让孩子们接受一些音乐训练!这样做不会有任何‘副作用’。它会使孩子受益匪浅。”
我们同意肖的这些看法,但是做了些修改和补充。让学龄前儿童接受些音乐方面的教育和体验,但重点是娱乐,而不仅仅是演出和比赛。为孩子打下终生的音乐基础,和提高其时空推理智商分这两大好处,甚至可以在没有过分压力的情况下就能获得,所以这个年龄的任何课程都要强调娱乐和心情愉快。
如何对待宝宝提早发育的音乐听力2
听力障碍的表现
3个月以下时,对于突然而来的巨大声响丝毫没有反应。
3—6个月时,对出现的声音不会寻找声源。
9—12个月时,不会跟随大人的指示去做。
12—15个月时,不会叫“爸爸”、“妈妈”。
15—18个月时,对于爸爸妈妈讲的话无法理解,叫不出“爸爸、妈妈”。
18—24个月时,不能说出两句或两句以上的儿歌。
24个月后,语言障碍及反应迟钝明显,如听不见小鸟叫,对电话铃声、门铃声无反应等。
如何呵护宝宝听力
清楚耳垢有妙招
耳垢俗称耳屎,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淡黄色粘稠的物质,医学称为耵聍。一些家长将这种分泌物与鼻涕、眼屎“一视同仁”地看成废物,必先除之而后安,其实这是不对的。
因为耳垢是有一定生理功能的,遇到空气干燥后变为薄片状,或粘稠的油脂状,在外耳道“值勤”,既可以阻挡灰尘与小飞虫的入侵,又能缓冲噪声,阻止外界水分的流入,还可抑制细菌的滋生和繁殖,可称为鼓膜与外耳道的“护花使者”。
另外,孩子的外耳道皮肤不同于成人,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结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如果随意动用工具掏挖,如牙签、火柴杆、耳勺甚至发卡,容易引起损伤、感染,诱发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耳垢可随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等动作,以及借助下颌等关节的运动而自行脱落、排出。当然,如果分泌过多,并形成了黄褐色的油状物,或在耳朵里堵塞变硬,使孩子感到不舒服或者听力下降时,就需要处理了。但应该向医生求助,不可自己盲目行事,以免伤害到宝宝。
正确清洗耳朵很重要
耳的外层面直接接触外在环境,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接受风沙、尘埃与污染空气的“洗礼”。加上孩子经常吐奶、流汗,很可能粘在耳朵附近结成块儿,因此,家长要象重视洗脸一样重视给宝宝洗耳。
清洗方法:先将婴儿沐浴液在手上搓出泡沫,再用手指像按摩一样轻轻揉搓耳后和耳廓,最后用拧干的纱布擦拭干净。耳朵入口处,可用消毒棉做成的棉条轻轻擦试,注意不要随便伸进耳道中去,防止孩子头部突然乱动而导致耳道粘膜受伤;孩子大了则应教他自己动手清洗,并随时检查与督促。
异物入耳巧处理
孩子的耳道本来就非常狭窄,如果不小心进去东西,后果十分危险。父母对此要保持高度的警觉,一旦遇险,要懂得一些急救措施。
如果是食物,如豌豆、花生、玉米粒等,一旦塞进耳朵容易刺破耳膜,或者引起永久性的损伤。此时,应让孩子将脑袋倾斜,促使异物依靠重力掉出来。如果不行,就要马上带孩子上医院。
蜡笔是最容易塞进耳朵的文具,可引起暂时性的听力减退,或者导致轻度感染。出现这种情况时,父母不要急着自己动手,应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
如果昆虫飞进或者爬进了孩子的耳朵,有三个办法:一个是大人用手将孩子的耳轮向后上方提起,将耳道拉直,头歪向进虫的一侧,使耳内的异物滑出;二是用手电筒往耳朵里照射,昆虫多会朝着灯光飞来;三是往孩子的耳朵里滴几滴婴儿润肤油,让昆虫随着油流出来。
0—1岁宝宝听力训练法
胎儿3个月时,就能听到母亲体内的声音,5个月大的时候,听力水平已接近成人,能听到母亲体外的声音并做出反应。
巧用“妈妈调”。由于刚出生的宝宝对某些声音具有本能的听觉偏好,因此,当成人对婴儿说话时,可以用一种相当特别的方式—妈妈调。
比如:说话时的语调要夸张一些,抑扬顿挫,语速缓慢、清晰,同时还会伴随明确的动作或物品示范,还可以用叠音词(肚肚、褂褂)等,这样就比较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