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灯工作理论

时间:2024-06-16 07:00:15
闪光灯工作理论

闪光灯工作理论

闪光灯工作理论,闪光灯这个名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因为闪光灯在手机和相机中拍照时很常用的功能,但是很多人对闪光灯能深入了解的人却是少之又少,下面分享闪光灯工作理论。

  闪光灯工作理论1

闪光灯充足电后,照相机上的闪光同步触点接通闪光电路。在闪光灯发光期间,光从闪光灯发出照射到被摄物体上,从被摄物体反射回来进入照相机(进行曝光)和闪光测光元件上。

此测光元件很快将光能量变换成电信号输入积分电路,再由积分电路输出一个与闪光光量值成正比的电信号;当闪光光量值达到合适曝光量的要求时,积分电路的输出电信号便使控制电路触发闪光停止电路,从而使闪光灯熄灭。

由于闪光灯的持续闪光时间是很短的,要对它进行调光,所用的闪光测光元件必须是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光敏元件。

自动调光闪光灯的控制方式按其电路结构不同,可分为并联式和串联式两种。

在主闪光灯管Xe的两端并联一个泄放管V。主闪光灯管的点燃工作电路与普通型的线路相同。当主闪光灯的发光量达到某个基准值时,通过测光元件接收,积分电路和控制电路触发泄放管将主控制方式中尚未泄放的能量立即泄放,使主闪光管熄灭。

并联式自动调光闪光灯的电路结构简单,价格低,应用较多。但因它每次都将主电容未放完的剩余能量全部泄放完,所以再充电时间长,电池的消耗大。

串联控制方式是将半导体开关元件晶闸管整流器SCR与主闪光灯串联在在一起,当主闪光灯管输出的光量达到合适曝光的要求时,晶闸管整流器SCR自动切断放电回路,使主闪光灯管立即熄灭,实现自动调光控制。

串联控制方式的优点是主电容器中剩余的能量仍保存着,因而可以缩短再充电的时间,电池的消耗也相应减少,有利于快速连闪和循环使用。缺点是电路比较复杂,成本较高。

  闪光灯工作理论2

1、闪光灯的定义

闪光灯的英文名为FLASH LIGHT,中文全称为“电子闪光灯”,又称高速闪光灯。电子闪光灯通过电容器存储高压电,脉冲触发使闪光管放电,完成瞬间闪光。通常的电子闪光灯的色温约为5500K,接近白天阳光下的色温,发光性质属于冷光型,适合拍摄怕热的物体。

2、闪光指数(GN)

根据美国国家地理出版的摄影手册里的解释,闪光指数表示闪光灯制造商为每部闪光灯所设定的发光强度,通常是以ISO 100为基准来设定。闪光指数通常用GN来表示,为Guild No、的缩写。

其表示方式根据采用的单位是米或英尺而分为两种,GN的计算可以用“GN=光圈F值 * 拍摄距离”的公式来计算。一般135单反相机的内置闪光灯指数约为12(米制),如果用光圈F4来拍摄,也就是说有效闪光距离为12÷4=3米。

在购买外置闪光灯的时候,除非在拍摄时多以ISO400 来拍摄,或大多拍特写照片,否则最好购买GN在25(以米作为单位,GN/M=25)或80(以英尺最为单位,GN/F=80)以上的闪光灯。如果经常要用到反射式闪光法来拍照,那么就需要强力的闪光灯,不妨购买GN值40(米制)或130(英尺制)左右的闪光灯。

3、闪光灯的分类

(1)内置闪光灯:一般的135单反相机、APS相机、傻瓜式相机都配有内置闪光灯,根据相机的不同GN有所不同,135单反的GN约为12左右。在一些顶级的135单反相机中则没有内置闪光灯,例如尼康的D2X,佳能的1DS MAKR 2等。

内置闪光灯因为其指数较小,所以使用范围不是很广,笔者最常用到它的地方就是在人像拍摄的时候进行闪光补光。使用内置闪光灯必然会造成大量的电量消耗,所以经常使用它的用户应该常备备用电池。

(2)外置闪光灯:一般是相机生产商为其相机产品所专门定制的闪光灯。

这类闪光灯的特点是:a、闪光指数大,通常在18-56之间,可以适用于更多的`场景拍摄。

B、使用灵活,操作性增强。

通常这类闪光灯通过相机的热靴或专用闪光插座接入,没有热靴的则可以通过闪光同步接口接入。在操作方面灵活度更高,可以控制闪光量的输出,可以改变闪光灯的方向,甚至一些高级的闪光灯可以进行离机无线遥控操作。

(3)大型闪光灯:大型闪光灯一般在照相馆、影楼、摄影工作室等场合使用。这类闪光灯的特点是输出功率特别大,也不用闪光指数来计算闪光量,取而代之的是Ws(瓦特/秒),一般来说,400ws大约相当于闪光指数56。

(4)特殊闪光灯:指非常规或非普遍使用的闪光灯,为一些专门的用途而设计,主要有以下两种:

a、环形闪光灯:用于近摄或微距摄影,广泛用于医学摄影。

b、水下闪光灯:顾名思义,用于水下摄影,有很好的密封性能和抗压能力。

4、闪光灯控制(测光)模式:

目前主流的闪光灯控制模式为TTL模式,是利用通过镜头的实际光量来确定相应的闪光输出量的。TTL是(Through the lens)的缩写,可以翻译为“通过镜头的光”。

这种测光实际上是在取景器见到的现场范围内确定闪光的输出量,失败几率极低。在TTL的基础上,各个厂商又开发了更为先进的TTL测光模式,本文主要介绍尼康的I-TTL和佳能的E-TTL。

(1)E-TTL:是佳能在1995年发布另一种形式的闪光控制技术,也就是“评价式透过镜头”闪光测光。E-TTL由主闪光泡发出一束已知亮度的低功率预闪,用以确定正确的闪光曝光。它通过预闪测量景物的反射率,然后基于这些数据计算出达到中间影调所需要的闪光输出功率。

与TTL闪光测光表不同,E-TTL传感器不易被好奇者看到,它藏在五棱镜的外壳内。E-TTL较TTL和A-TTL优越之处是用于填充闪光。E-TTL在白天摄影时添加微妙和自然的填充闪光方面通常表现较好。E-TTL曝光同时也与当前对焦点相关,理论上更易取得出色的曝光。

(2)尼康的i-TTL和佳能的E-TTL有部分相似,先是预闪进行大略的闪光量估算,然后测合焦位置的主体的亮度。当闪光灯发光时,照在主体的光达到应有的亮度后,E-TTL就命令闪光灯停止闪光,而尼康的i-TTL还会把距离信息代入运算作为修正,然后再命令闪光灯停止闪光,当然更为精确。

而这个距离信息的获得在对焦完成后也就完成了,所以根本不会耽误时间。尼康的I-TTL只有五个分区,但因为有了距离信息进一步修正,这个5分区就足够精确了。

5、闪光灯照射角度:

表示闪光灯发出的光束覆盖范围的宽广程度。这有点类似于镜头的视角,也用多少毫米的焦距来表示。在一些中高档次的闪光灯里配有变焦灯头,可以根据镜头的焦距变化而随之变化,达到准确有效地闪光照射。

6、闪光灯回电时间

电子闪光灯每次闪光之后,到电容器完成充电,为下一次闪光做好准备,所需要的时间就叫做“闪光灯回电时间” 。根据闪光灯的档次和类型不同,回电时间也有所不同,大致的范围在0.2~10秒之间。

对于我们来说,时间当然越短越好,特别是在重要场合抓拍的时候。不同的电池类型影响回电的时间,通常来说,镍镉电池要比碱性电池回电时间快一些,外接电池组要比5号电池组快一些。当然,选择电池类型的前提是一定要符合说明书上规定的要求。

7、防红眼功能

在昏暗场合利用闪光灯拍摄的时候,或者当闪光灯距离人眼太近的时候,光束会经眼底的血管反射,在画面上留下了令人讨厌的红色瞳孔。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大部分闪光灯等具备了防红眼的功能,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红眼现象。

8、主要的几种闪光模式

(1)快速频闪闪光:快速频闪闪光可以使运动的物体留下一系列的轨迹,也就是说闪光灯在一定的时间内连续发出多次闪光。拍摄的时候最好选择手动模式,快门时间设定在1秒以上,背景最好选择暗色,全黑的背景效果最好。

(2)后帘同步闪光:是在快门后帘关闭前瞬间开始闪光,可避免夜间摄影时移动物体的幻影留在主体的前方。

(3)慢速同步闪光:为了增强背景的亮度而采用低速快门,拍摄的主体由闪光灯来照明,背景的亮度则靠长时间的暴光来实现。使用慢速同步闪光的时候一定要配合三角架。

慢速同步闪光可以获得主体和背景的暴光都不错的效果。(拍摄参数:F7.1,1/4秒,SB-800闪光灯)

(4)高速同步闪光:高速闪光同步一般用来凝固高速运动的物体,或在逆光拍摄的时候进行闪光补光。有了高速同步就意味着可以使用大光圈闪光拍摄,可以获得背景虚化,主体突出的效果,在人像摄影中有广泛的应用。

高速同步可以使用大光圈拍摄,获得良好的背景虚化效果。(拍摄参数:F2.8,1/3200秒,SB-800闪光灯)

《闪光灯工作理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