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常见谎言
职场常见谎言,你知道的有什么呢?在初入职场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说什么简历应该只要一张纸,不要和同事成为朋友什么的,其实这些都是职场谎言,下面一起看看还有哪些职场谎言。
职场常见谎言1
1、建议:你的简历只应该有一张纸
鉴定结论:假象(-5星)
大部分学生没有需要写超过一页纸的工作经历。然而,许多有工作经验的人却常常难以将一些必要的内容浓缩成一页。
工作多年的HR朋友说,他见过最奇葩的简历有两种:
一种是实在没得可写的应届毕业生,为了显得内容充实疯狂往简历里加料,恨不得连在学校元旦联欢晚会上“在后台管话筒”都添上;
另一种是明明工作多年、经历满满,却死命守着“简历一页纸”的“金科玉律”,不管排版有多挤页面多难看非要堆在一张纸上……
事实上,这条建议对于那些拥有多年工龄的人来说是很过时的,而对于工作经验不足的学生党、实习生来说又太过苛求。
此外,对于求职者来说,即便你有工作经历一大把,也不应该照着“堆满一页纸”的所谓规则,不分青红皂白缓急轻重一股脑儿往上堆砌。
解决方法:
只要你有过工作经验,用两页纸来写简历比较好。更重要的是,你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某些经验和成就。
尽量准备几个不同版本的简历,按时间排序的、着重突出某些特质的,以适应不同的职位需求
2、建议:工作中不要带有情绪
鉴定结论:假象(-3星)
情绪本身并不是一个问题,人类本来就是情感动物。
要好的同事离职,你伤心流泪也好低落消沉也罢,是很正常的事;被甲方爸爸的奇葩要求虐到生不如死而怒发冲冠,也完全可以被理解。
其实这些都是非常自然的反应,这个建议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很多人在工作中不合时宜地表现出了极端的情绪,以致于影响了工作质量。
所以,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了挑战,由此生发出一大堆情绪,是完全合理且正常的,最不健康的做法是因为别人一句“工作中不要带有情绪”而强制自己把情绪压下去,伤身伤心不说,还很影响工作。
当然了,眼泪、愤怒、嫉妒和怨恨,有时候也会成为职场杀手。
对于一些本来可以处理得更好的日常责任和个人事务,最好不要在工作场合中以极端的方式应对。
最好的方法,应该是找到合适的疏导渠道,把情绪发泄出去,甚至以情绪作为动力,去解决棘手的难题。
解决方法:
出去逛一逛、深呼吸。
分析遇到的问题,并寻找更聪明、耗能更小的解决方式。
以负面情绪带动积极的正面情绪,化情绪为能量。
3、建议:在面试中不要先提薪酬问题
鉴定结论:真相(3星)
常见的关于面试中提出有关薪水问题的职场建议是——“先提出薪水问题等于赤裸裸地跟面试官传递信号:比起职业挑战、个人成长和机构文化,你更只care钱”。
这一条还真没什么可说的,这是真的。
如果面试官问你想要多少薪水时,你可以问他是确定录取你了还是仍在权衡中。如果他们只是在评估,你最好提供一个范围。
这起码会给面试官一个印象:比起薪酬,你更加看重自己是否符合这个机构的需求。
或者你也可以向他们询问这个岗位的薪酬范围,并问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相关技能才能获得这个范围内的最高薪酬,反倒更显得客观、真实。
还有一点是很多人会忽略的——薪水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还包括节假日、病休以及各种能够体现你价值的福利待遇。
如果你一开始就只盯着薪水,那么你不仅留下了一个不太正面的印象,而且很有可能无法了解到你真实的'价值。
职场常见谎言2
1、建议:不要和老板或同事成为朋友
鉴定结论:假象(-5星)
这类建议真的是,害人不浅了可以说。
和一周相处5天、一天面对面8个小时的同事保持距离本来就不现实,而且更重要的是其实工作中真的会遇到很多值得互为师友的大牛、前辈、伙伴、soulmate。
所以,为什么要束手束脚、在面对美好同伴时逆反人类的天性呢?
当然,和同事、客户、上司、下属建立关系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通过观察他们在不同场合的表现,你能够逐步发现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够和工作中的三五知己拥有一些共同话题,总归不是坏事。
其实关节点在于,分寸和界限。
比如个人问题,比如说婚姻问题,最好不要讨论。不过,如果是在私下的场合,那么就可以和少数值得信任的同事在可控的范围内敞开心扉。
职场无父子,但朋友绝对可以有。
2、建议:按理想岗位而非实际岗位穿着
鉴定结论:真相(3星)
坊间流传着职场着装的四大未解之谜——
CBD为什么多出妖娆靓丽的花蝴蝶?后厂村怎么老遇见顶着鸡窝头的程序员?搞租赁借贷的为啥偏要西装革履?干媒体的是疯了心了吗怎么大冬天也要在办公室穿拖鞋?
按照常理,一个产业或者机构的文化决定了员工的着装打扮。
比如金融证券、财务会计类行业,就偏正式、商务;而创意和科技主导型的行业,比如互联网啊广告啊公关啊什么的,就是休闲装更多见。
但是除了行业惯例、办公室通俗之外,个人在职业着装上的展现,很多时候和工作状态、事业进取心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俗话说“人靠衣装”,通过职业的穿着打扮很大程度上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气质、审美、情趣和性格。
穿得太休闲会让人感觉你不那么专业,或者感觉你不是非常遵守纪律和规则。
但是在遵守所在机构的着装要求之外,也要尽量展现个人的特色。
为生活、理想和审美去穿,通过穿衣改变工作和生活,而不是让工作限定你的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