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为什么需要创新
你认为为什么需要创新,创新的魅力在于不仅可以通过逻辑方案解决问题,往往也需要一些突破性的想法,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在此需要先讨论一下你认为为什么需要创新?
你认为为什么需要创新1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早期的原始社会中,人类实践的水平极其低下,只有简单、自发的常规性实践。进入到农业社会后,生产力得到提高,但经济形态仍是以消耗天然资源和人力劳动为主的自给自足式的自然经济,创新性实践是偶然的、局部的。
工业社会以大机器的使用、能源资源的大规模消耗和专业化分工下的技术工人的劳动投入为主要生产模式,维系工业化大生产所需的常规性实践与持续涌现的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创新性实践交相辉映、相互促进,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强大生产力。
进入新世纪后,在快速的信息化、全球化浪潮中,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迸发出巨大创造力,互联网+、智能制造、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的突飞猛进不仅改变着经济生产形态和市场格局,也重塑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模式、价值观念等。创新正从科技和经济领域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成为驱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创新的意义
当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与人们对社会发展越来越高层次的需求相结合,就爆发出势不可挡的革命性力量。科技创新进入经济领域后,加快了生产力的更新升级;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为形成新的生产力创造广阔空间和良性环境。
理论创新成为社会发展和革新的先导,引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意识形态作出改变,从而反作用于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其指引发展方向、提供思想武器;随着各领域的创新活动常态化、长效化,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趋向于尊崇创新、自觉创新,导致文化也开始广泛地创新。
文化创新能最终作用于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成员,涵育个体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想,培养整体的创新氛围和创新风尚,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等创新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培土育苗、厚植优势。
你认为为什么需要创新2
什么是创新?
创新最大的作用是便利用户、赢得用户,而非颠覆。颠覆是媒体观察行业的一个结果。举个例子,苹果Apple Pay出现后,大家都质疑其创新性,但是几年过去了,Apple Pay已经在美国站稳了脚根。
为什么?因为苹果帮助用户解决了移动支付上的问题,用户慢慢习惯了它的存在。同样,在和支付宝的竞争中,微信支付并没有强调什么颠覆,但是它给用户带来了很多便利,现在用户使用微信支付的频率不输于支付宝。
创新这件事,起因只因为有一个痛点,其结果就是你把产品做得更好了。拿出更好的产品,比什么都强。正如乔纳森●艾弗所说:想与众不同很容易,想要做到更好却很难。如果忽略了“让产品变得更好”这个前提,创新就很容易变得华而不实,甚至哗众取宠。
好的创新,自然会逐渐赢得市场。爱迪生颠覆了煤油灯,福特颠覆了马车,其依靠的并不是颠覆一切的野心,而是不断努力做出更好产品的决心。
如果你偏离了做“更好的产品”这样 一个主线,无论你憋了怎样的大招,又怎样惊艳了世人,最后都不过是县花一现。
为什么创新?
这就要回归到我们创业的本质中来。苹果在推出Apple Pay时,把用户放在第一位,但对于各个相关方,苹果都提供了令人难以抵挡的诱惑。让产业链里所有相关者都受益,这是创新成功的前提条件。
最好的解决方案,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而是说这个解决方案随着改进越来越好,最终改变了用户的习惯。用户的习惯改变了,我们就成功了,而改变用户习惯的过程,我们从创业的角度称之为创新,但实际上,这个过程几乎总是被动的,是以用户最终的选择作为衡量条件的。
举例来说,相对于过去必须要到河边喝水,桶的创造就是创新。随后,人们花费许多年的时间,不断完善桶,直到其被下一个创新打败。
大家知道什么颠覆了桶吗?自来水。自来水并没有想着颠覆桶,但是自来水更好用,人们从此抛弃了桶。所以事后来看,可以说是颠覆了。
所谓的颠覆性创新,只是针对被淘汰的那个门类而言。作为用户,我们关心的不是是否颠覆,而是创新本身是否有用。
而有用一定是持续性的、坚持改进的。如果让我来定义“创新”",50%的付出是在产品发布前完成的,10%来自新品发布,而40%(也是最重要的进化)来自新品发布以后的不断完善。而所有这一切,最终都是以改变用户习惯为核心的。
如何看待创新?
创新不是一个目的,也不是一个特定的结果,创新是一个过程。创业者每天解决问题的过程,处处都有创新在体现。
微信当年作为一个app多么小,但等它连接了7亿用户时,它就是伟大的产品。微信有很多伟大的'创新吗?其实都是细节的、微小的、渐进的修改,但是这些修改持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创新让用户更好、更愉悦地完成其使用目标:更好地与世界相连,更好地满足使用需求,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创新的本质,是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而不是推出华而不实的产品。真正的颠覆是改变用户的习惯,而非产品多么与众不同。推动用户习惯的更迭,你就拥有了用户!
你认为为什么需要创新3
1 、敢于放弃沉没成本,才能真正产生新创意
在20世纪90年代末,百视达
是控制着美国电影出租行业的最大的公司,他们的商店遍布美国的各个地区。
他们的盈利模式,是通过出租DVD赚取利润,对于到期不还DVD的顾客,会按天为单位收取额外的费用。因为这些被滞留在顾客家里的DVD无法再借给别的顾客,也就没法赚取相应的利润。
滞留金成为了百视达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有调查数据显示:该公司70%的利润都来自于顾客延期产生的费用
在百视达公司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一家叫Netflix的公司,他们的盈利方式跟百视达完全不同:他们不让顾客去店里租DVD,而是把DVD直接寄到客户家中,他们采取的收取月租的方式,出租自己的DVD,倘若顾客没有按时把DVD看完,公司就不需要支付顾客返程的邮费,也不需要再次寄出顾客之后的DVD了。
百视达公司,看到了Netflix的新模式,倘若他能够按照Netflix的模式去经营,一定能够把这个刚兴起的公司击垮。
当时的百视达,并不认为Netflix是自己的竞争对手,这种看不起,不止是一种傲慢,还为落入了难以放弃沉没成本的思维陷阱。
到了2010年,百视达宣布破产,而Netflix成为了拥有2400万顾客的大公司。
放在当下每个人身上,也会上演跟百视达一样的悲剧,总有人不愿意放弃现有的鸡肋,去拥抱新的变化和机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动物的共同特征,我们对坏事的反应比好事要强烈。心理学家称这种问题为,负面偏好,又被称为厌恶损失。
基于这个原理,就很容易理解想让人放弃现有的收益有多难,真正能够做到的人,都是理智的决策者。而想要真正实现创新化生存,人必须拥有放弃沉没成本的智慧和勇气。
在2003年非典发生之前,阿里巴巴公司
的主要业务是To B的,但在疫情发生时期,马云突然看到了阿里发展的新趋势,他看到人们有强大的网购需求,于是诞生做To C的想法,尽管遭到了很多高管的反对,他依然坚决推出要做To C业务。
之后他把整个公司更多的人力物力投资在淘宝网上,事实上淘宝现在的成功,都跟马云的决策能力有关,他也真正的带着整个阿里实现了创新化生存的目标。
《创新者的窘境
》的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曾说过:传统的思想方式聚焦于过去,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则应聚焦于未来。马云就是用着眼未来的方式,不断地创造着淘宝、支付宝、盒马生鲜等一个又一个商业神话。
2 、有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是创新的关键
人在面对一件事物的时候,有两种心态,要么是筛子心态,要么是空杯心态
筛子心态的人就像在一个山谷里,听到的都是自己想听的东西,就是所谓的回音壁效应,可任何一个人都很难完全了解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有这种心态的人,只会在寻找证实自己的声音,而对于认知之外的事情,完全看不见,也听不见。
空杯心态的人,就像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总是能够提出更具有颠覆性的问题,对世界的感知和洞察也更加真实和有效。
刘润老师曾经说过:每个人,都在以他的理解和经历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然后用这个思维模式,理解这个世界。
真正能够打破自己的思维模式,去体验和感知这个世界的人,就会很容易提出不同的观点,也容易洞察人真正的需求,从而想方设法满足客户的需求,也就成就了自己。
想要去感受这个真实的世界,就要放下大脑中已有的思维模式,用心去感受,站在顾客的角度,感受他人究竟需要什么。
乔布斯一直以来的主张就是:时间有限,不要被教条所限活在别人的观念里。在10几年前,诺基亚、三星、索尼等品牌手机,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时,乔布斯没有根据这些手机的趋势去思考问题,把手机做得待机时间更长,更耐摔,用得时间更久。他思考得是,怎样搞清楚消费者未来需要什么?
苹果手机最终的样子跟当时市场上流行的手机完全不同,曾被叫做世界上最愚蠢的手机,但也正是凭借着苹果手机的轻和薄,触屏的体验,以及机身极致的简洁美,重新定义了消费者对手机的需求。
《乔布斯传中有一句话很好的诠释了乔布斯的理念: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他们就发现,这就是我要的东西。正因如此,我从不依靠市场研究。
在OPPO没有提出“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之前,我们才有了手机快速充电的需求,之后便有人发明出了移动充电宝,并且个头是越来越小,最小的可能跟口红那样小,这些需求都是商家创新出来的功能,之后,就重新定义了人的需求。
人类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口是心非,意识和潜意识的不协调,这些最终都要归结到人性的复杂问题上。可正是这种复杂,造就了这个世界精彩。只有能够抓住本质的人,才能够一击即中,找到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教父》中有一句至理名言:能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命运注定是截然不同的。
3 、行动力,也是高手和普通人的最大差别
英国有一家保险公司,想在非洲热带草原建一栋写字楼,要求建筑物本身要很迷人,同时设备要齐全,还不能使用空调。
如果你是个建筑设计师
,看到这样的要求你会不会觉得这是领导在故意刁难你,倘若你这样想了,你就真的不可能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可这个团队的人,并没有直接用这种方式思考。团队中一个懂生态学的建筑师,联想到了在热带生活的白蚁,常年能够把蚁穴的温度控制在30℃,他按照蚁穴的原理,满足了公司提出的“不可能”要求。
高手总是用绿灯思维思考问题,而普通人总是先习惯性的否定,先想哪些是不可能的,为自己的不行动找各种支持的理由,归根结底这种避免失败的行为,就是人生最大的失败。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说:好产品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演化出来的。只想不做,永远不可能知道现实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拥有绿灯思维,是行动的基础,之后需要的便是不断吸收新知识,练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疫情的关系,原定在农历新年播放的影片都无法及时上映了,这对于电影制作方和观众来讲,都是一种损失,这时候字节跳动这家公司有了颠覆性的动作,把《囧妈》《疯狂外星人》等最新影片引入到自己平台,免费播放。
这样的举动,在一定程度上动了有些商家的利益,不过最关键的是,他们实现了人们不用出门,就能在家看电影的愿望。因为这个举动,该公司下的平台拉入了很多新用户,并且也让老用户的黏性更高了。
当然,他们可能会面对一定的外界压力,但问题来了就去协商解决就好,只有不断解决问题,才能产生真正有用的经验。
陶行知说:行是知之始,行是知之成。可见行动力是提升人认知的最重要途径。对于创新这件事,如果只是想,不能落实到行动上,那么一切都是空的,看似避免了失败,实质上也彻底拒绝了成功的可能性。
最后把王可越老师的一句话送给所有人:创新之路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在不断反思、感受、洞察、创意、行动中积蓄能量的人,才能在激变的环境中,不断提升创新化生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