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算未落实就业单位
怎样算未落实就业单位,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是指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国家规定的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下面来详细了解怎样算未落实就业单位。
怎样算未落实就业单位1
未落实就业一般是三方就业协议空白、没有正式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
事业编考试,就业报到证有效期内未正式落实工作单位,就是“待就业”。就业报到证有效期一般为两年,即报到证上签发的时间开始,至两年内为毕业生的择业时间,也就是报到证的有效期间。
扩展资料:
应届生在毕业时,未能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的情况下,高校将为其发放待就业报到证。 因未有接受单位,待就业报到证上的报到单位为该生原籍的教育局人事部门或是户籍所在地人才中心,其档案、户籍也将会被高校所在省教育部门派回原籍。
持待就业报到证的'应届生,报到期限内办理落户、转档、报到手续后,可在户籍所在地人才交流中心办理档案托管 ,档案托管后即成为人事档案,该机构会为应届生办理一切人事管理事宜:转正定级、职称评定、工龄计入、缴纳保险等等。
怎样算未落实就业单位2
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落实工作单位?
看你档案有没有被用人单位提走。
未落实工作单位就是还没有正式工作,没有与任何单位签订正式工作合同的意思。就业报到证有效期一般为两年,择业时间到,不管找到工作或没找到工作,都应在快到之前办理个人档案落档手续。
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有些地方延长至三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保留在原毕业学校。
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解释:
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是指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国家规定的择业期内,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具体为:
(1)考生具有就业报到证原件,且报到证主送人社部门的,未签订就业协议的,视为未落实工作单位。
(2)考生具有就业报到证原件,报到证主送具体就业单位的,在报名前,报到证主送单位出具了《解约函》《解除劳动合同协议》的,可视为为未落实工作单位。
怎样算未落实就业单位3
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是指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国家规定的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
怎么就算失去应届生身份?
国家并没有细化政策,导致各地各部门,认定标准不同。这里谈谈公务员考试和事业编考试对应届生身份的认定原则。
目前通行的办法是以毕业后,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是够有用人单位替你缴纳社保为准,如果有企业、单位替你缴纳社保,一般认为已经落实就业,失去应届生身份。
这里需要注意几点:
是社保而非医保!
社保和医保两者涵盖的范围不一样,社保包含医保。社保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而医保单纯指医疗保险。
在读高校学生也会缴纳医保,入大学后将由高校统一组织办理参保缴费,如果因为缴纳医保就算缴纳社保,失去应届生身份,那么没有一个高校学生属于应届生了。
三方协议影响应届生身份吗?
有同学以为三方协议签署,就等同于已就业,失去应届生身份;还有一些同学签了灵活就业协议、高校毕业生网签,担心失去应届生身份。
毕业前签署的这些协议
并不等同于正式的劳动合同
简单的说,只是考生在校期间,与企业签署的就业意向,即使签署,也不能等同于已就业。
应届生有明确界定:
“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者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可按应届毕业生对待。”
并未提及关于三方协议、灵活就业、网签“三方协议”的内容,所以不要怕毕业前签署的七七八八各种协议。
单位要求提供空白三方协议怎么办?
一般三方协议上会写明“考上公务员、研究生,三方协议自动失效”,到时候找学校开一份空白三方协议就可以。
签署协议前,仔细观察三方协议上,是否有此类条款,如果没有,建议不要随便签三方协议,有可能解约时需要赔偿用人单位解约金。
保留应届生是否有用?
因为疫情原因,这两年应届生身份又突然吃香起来,原因在于国家给予了应届生不少优惠政策,部分岗位定向招录应届生,相对往届生会比较容易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