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岂能成了皇帝的新装

时间:2024-01-09 12:03:53
就业率岂能成了皇帝的新装

就业率岂能成了皇帝的新装

就业率岂能成了皇帝的新装,现在越来越多人关注自己的就业了,很多人都说就业很难,其实企业招人也不容易的,因为现在人们的要求太高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就业率岂能成了皇帝的新装的文章,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就业率岂能成了皇帝的新装1

一边是人才市场上大学生的求职艰辛,一边是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就业率必须达到高系数的硬指标。查阅各高校的宣传材料,处在夹缝中的高校便有了一串串乐观的数据:毕业生就业率几乎全在90%以上。

事实果真如此吗?河北某高校的一些毕业生说,虽然自己没有找到合适的用人单位,但在临毕业前,学校已经“帮忙”联系了一些单位,学生要与这些单位“签约”。实际情况是,这些单位有的纯属子虚乌有,有的只是虚拟岗位,没有能真正上班的。可如果签约之后,学校的就业率指数就能提高很多。

在查阅国内各高校的资料时,笔者发现,很多高校在介绍自己学校的就业率时几乎都在90%以上,上海某大学称“我校研究生一次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6%”。山东某高校称“我校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

对于这些高高的就业率,一些老师私下调侃,这些数字就好比是童话里“皇帝的新装”,其实明白人都知道客观事实,但谁都不说。

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政策,2005年各省高校要将招生情况与就业硬性挂钩,一些教学型高校、研究型高校也要加大改革力度,连续两年就业率不足50%的`高校要控制其招生指标,连续三年就业率不足30%的高校,将令其减少招生或停止招生。

此举本为“将市场机制引入招生办学,督促各高校的办学质量”,但具体到各高校的落实情况时,却又衍生出难以言说的尴尬。因此,一些高校就在就业率上做“手脚”。

就业率的虚高,成了尽人皆知的秘密,但却无人捅破这层窗户纸。就业率关系到高校的发展,高校的发展固然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但更重要的是需要学校自身“修炼”内功,多在提高教书育人水平方面下工夫,多在促进毕业生就业上下功夫。

有专家认为,在现实情况下,就业率作为检验高校教学水平的一个标准必不可少,但过度依赖它也不可忘大学本为教书育人,“逼”出来的掺杂水分的高就业率,无助于促进高校发展和学生进步。

  就业率岂能成了皇帝的新装2

就业问题:前途与就业率的双重冲突

《2014年教育蓝皮书》数据显示,从学校类型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为78.1%,高于重点大学的75.5%。从学历层次来看,专科生的初次就业率为79.7%,比本科生的67.4%高出12.3%。

在本科生“就业难”逐年加剧的大环境下,高职生就业率之高令人眼前一亮。相比于课程设置多,却广而不精、与社会需求越行越远的大学教育不同,高职教育根本着眼于就业与实用,被用人单位青睐并拥有更高的就业率就不足为奇了。然而有一点不可忽略:高职毕业与大学毕业的发展前景。

高职教育就业率高 后劲乏力

虽然高职毕业生拥有更高的工作机会,但是种种原因却制约了高职毕业生的待遇与发展。根据前几日国内网站调查,2015年应届毕业生总体的实际签约月薪平均值为4793元,最低的哲学专业月薪为3667元。而同期调查显示,高职毕业生的平均月薪约3000元,最低的社会及社区服务经理有2254元月薪。

一方面大力宣传需要高等职业人才,另一方面却开出如此低的待遇令人不解。事实上不仅在待遇上,在将来职业发展上也面临严峻考验:由于高职教育毕业生多需要在基层从事技术性职位,需要升迁避免不了职称评定。而按国家现行职称评定标准规定,学历比较低的高职毕业生需要更长的工作时间,薪资待遇也较低。

社会、政府需正视的现状

众多专家希望大学生毕业后从事基础岗位工作,这种想法是好的,但是却严重脱离实际。事实根据大学课程设置来看,即便是本科生其管理性课程也远多于操作性课程,让接受管理课程的学生从事实际操作本身就是扩大学校学习与社会需要的矛盾。真正解决问题的道路需要扭转政府与整个社会对于基础性工作的态度。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影响中国数千年,造成了现在多数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基础工作的后果,加之政府并未出台切实的优惠政策,保证基础工作者的待遇、福利,才出现现在这种矛盾。扭转错误的传统观念是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政府也应修改如职称评定资格、根据职业细化薪资标准、增加工人福利待遇,真正解决用人单位与毕业生间的矛盾。

《就业率岂能成了皇帝的新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